(师生互动提升课) 高二语文:沈阳 2012.12.25
? 1.教学目标:在师生互动交流中,提
升学生对文言词语和句式的感知度和 敏感度,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 力和主动学习素养。 ? 2.教学重点:学生动手动脑做表达。 ? 3.教学难点:做到“稳、准、狠”地 发现问题,进而解决问题。
? ? ? ? ? ? ? ? ?
翻开P90面,再次就P90-92三面共32个文言语句进行 诵读理解,并针对自己的薄弱点进行强化。 控时:3分钟。 要求: 1.16字要求: 词不离句,句不离文;揣摩比较,切中肯綮(q ì n ɡ )。 2.三种能力 (1)能说:口齿清楚地翻译文句; (2)善品:抓住重点地就文句中某词/句式运用进行梳 理剖析,不将思维局限在一处,贯穿起来,灵活运用。 (3)勤记:边听边记,增长自己的才干。
? ?
?
? ?
?
? ?
?
例1:【北宋】苏明允《六国论》 例句:较秦之所得,与战胜而得者,其实百倍。 诸侯之所亡,与战败而亡者,其实亦百倍。 理解:之、所得/亡、其实 例2:【东晋】陶元亮《桃花源记》 例句: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。 理解:妻子、邑人 例3:【战国】《愚公移山》《列子·汤问》 例句:甚矣,汝之不惠! 理解:惠,之
? ? ? ? ? ? ? ? ?
例4:【北宋】苏子瞻《石钟山记》 例句:而此独以钟名,何哉? 理解:而、以、名 例5:【西汉】贾谊《过秦论》 例句:内修守战之具,外连衡而斗诸侯。 理解:内/外、而、斗 例6:【北宋】王介甫《伤仲永》 例句:邑人奇之,稍稍宾客其父。 理解:奇、宾客
? ? ?
?
?
?
文言词语,分为实词和虚词 1.实词学习四注意: 一词多义、古今异义、通假字、词类活用(名词用 作动词,动词、形容词、名词用作使动,形容词、 名词用作意动) 2.虚词学习三窍门: 比较的方法,前后搭配的词语,在句子中的位置。 3.以虚衬实,虚实相生,互为依仗,和谐共存。
? ?
? ?
?
? ?
文言句式,主要要求掌握判断句、疑问句、被动句、 省略句和变式句五种。 1.自学内容:P92有判断句、被动句、省略句的介 绍,疑问句从标点和特殊用词即可看出。 2.研讨内容:常见的变式句四种 主语后置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介词结构后置
? ?
?
?
?
?
1.主语后置 甚矣,汝之不惠!【战国】《愚公移山》《列 子·汤问》 2.宾语前置 (1)汝知之乎?古之人不余欺也。【北宋】苏子 瞻《石钟山记》 (2)微斯人,吾谁与归?【北宋】范希文《岳阳 楼记》 (3)句读之不知,惑之不解;或师焉,或不焉。 【唐】韩退之《师说》
? ?
?
?
3.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,筋骨之强,上食埃土,下饮黄泉, 用心一也。【战国】荀况《劝学》 4.介词结构后置 生乎吾前,其闻道也固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;生乎 吾后,其闻道亦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。【唐】韩愈 《师说》
? ? ? ? ? ? ? ?
1. 16字箴言: ? 词不离句,句不离文;揣摩比较,切中肯綮。 2.三种能力:能说、善品、勤记。 3.【南宋】陆游两首诗共勉: (1)诗为六艺一,岂用资狡狯(ji ǎ o ku à i)。 汝果欲学诗,功夫在诗外。 ? ——《示子遹yù》(节选) (2)古人学问无遗力,少壮工夫老始成。 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 ? ——《冬夜读书示子聿yù 》 4.作业:在语文本上翻译P92页下面的12句文言语句。 ? ——END,THANKS!
文档资料共享网 nexoncn.com
copyright ©right 2010-2020。
文档资料共享网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。email:3088529994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