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源期刊网 http://www.qikan.com.cn 例谈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”的写作 作者:陈玉驹 来源:《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· 学生版》2016 年第 12 期 从以上的文字里,我们可以确认的是,任务驱动型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,增加了任务 驱动的指令,明确了要写作的任务。 请看 2016 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: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,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,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, 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。人们对“评价他人的生活”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 同,请写一篇文章,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。要求:(1)自拟题目;(2)不少于 800 字。 此题是让我们对“评价他人的现象”谈谈自己的思考,换一句话说,就是让我们评价“评价 他人的现象”。由此可见,所谓“任务驱动型作文”,不是一种独立于材料作文之外的作文命题 新形式,高考作文没有变天。 下面两个作文题可能会对你写作“任务驱动型作文”有所启示,有所帮助。 [文题一] 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。 对于登山,尼采曾说,不要爬上山顶去,也不要站在山脚,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。 但杜甫认为,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而梁漱溟则认为,人生当如在山脚,寻常人过寻常人 生,有无成就,亦可不管。 同样是登山,三者却有着不一样的看法,对此,你怎么看?请综合考虑三类人“登山”的判 断,体现你的思考、权衡和选择。 [写作提示] 文题要求:“对此,你怎么看?” 我们既可以同意尼采的看法,也可以同意杜甫的看法,还可以同意梁漱溟的看法。当然, 我们也可以不同意他们三个中的任何一个。我们完全可以提出自己的独特看法。 [佳作示范] 只问心,不问境 李清 龙源期刊网 http://www.qikan.com.cn 尼釆告知,半高处看世界更美;杜甫认为,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为佳;梁漱溟点赞寻常人生 当如在山脚。其实爬山领略风光,不管山脚、山腰、山顶,只看心境不问处境。 (解析:简单引用材料后表明态度:山脚、山腰、山顶三位一体,领略风光只看心境不问 处境,开篇出新。) 一路有心情,一路有风景。驻足山脚,貌似无为,进退升迁,不难判别。殊不知,内心波 澜,宠辱不惊,心平气和,面对人生,何尝不惬意?于同一层面创造财富,另一层面滋养性 情;于同一技术拓展空间,另一层面帮扶弱小;于同一群体朝夕相处,另一层面品味人生,何 来不是幸福人生?这份恬淡闲适,恰是登顶无高可攀之时的闲庭信步!这份无欲无求,恰是止 于山腰平视山峦的心满意足! (解析:以三个层面的相互映衬诠释驻足山脚貌似无为实则是幸福人生,并把这份恬淡闲 适、无欲无求的幸福与山顶的闲庭信步、山腰的心满意足相提并论,构成文章的初次回环。) 君不见,扶摇直上山腰,脸不红气不喘,悠然享受汗水浸透的快乐硕果之时,能静心回望 来时路,不深不浅的斑驳足迹,回味过程的艰辛与甜美,回望长安绣成堆,领略路上繁花丛 簇。又可以仰望山顶千层次第开,那份渴望未及的诱惑让自己的终点又有了新的追求。驻足山 腰,可谓于山脚跂而望矣见者远;驻足山腰,可谓于山脚顺风而呼而闻者彰。不高攀不慕权, 俯首事君,与民同乐,实乃善事! 回望逶迤石径,殊不知年少轻狂已渐渐远去,志得意满又何曾熟悉,原来山风明月依然如 故,温情脉脉!仰视山头,回想一路走来一路欢,一路走来一路坎,迎难而上已让自己心慌意 躇蹰,知足不辱,但求明眸善睐! (解析:以“君不见”的呼告方式引领读者进入“回望山脚绣成堆,仰望山顶次第开”的山腰 模式,在赋予山腰风情万种的同时赋予山脚、山顶以新的涵义,在三者
文档资料共享网 nexoncn.com
copyright ©right 2010-2020。
文档资料共享网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。email:zhit325@126.com